中国制造2025激活的十大制造业领域

中国制造202534

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由此,吹响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转型号角。

《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正式发布,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规划明确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及九大任务和八项支撑措施。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要推动重点的十大领域,实现突破发展。到底是哪十大领域会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制造发展的重点所在呢?下面就为你梳理这十大重点推动领域。

中国制造2025激活的十大制造业领域

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主要涉及,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信息通信设备以及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

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

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成标准与安全测评体系。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据了解,中国移动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启动了5G技术的研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不甘落后,已投入巨资进行5G的研究。而我国的设备商华为、中兴也在全力开发5G技术,这些技术将支撑移动连接的未来。  

图为东莞企业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从事生产
图为东莞企业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从事生产

第二、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高档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

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自《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上市公司加速抢滩智能机器人。6月15日,大族激光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集不超过52.3亿元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及发展工业机器人项目。其中,用于机器人相关业务的资金约24亿元。

根据不完全统计,6月份以来至少已经有5家上市公司通过参股、定增等方式加码或切入机器人产业。除了大族激光外,近期加速布局机器人业务的还有拓邦股份、长盈精密、中南建设、盾安环境、博实股份等。

图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大型飞机C919
图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大型飞机C919

第三、航空航天装备

航空装备。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航天装备。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承担中国大型客机项目研制重任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宣布,C919大型客机订单数量达到500架。C919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国产大型客机,自2006年立项以来备受关注,同级别飞机包括畅销的空客320系列和波音737系列。

据了解,未来20年世界需要32600架新飞机价值5万亿美元,中国大飞机在国际市场上大有可为。

图为运输业态天然气专用的LNG船
图为运输业态天然气专用的LNG船

第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去年,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17.2万立方米薄膜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巴布亚”号成功交付,成为我国首艘出口LNG船。

LNG船有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的美誉,其设计、建造要求都非常苛刻,对于相关部件和配套件的要求也远远超出一般水平。

 

中国高铁实施走出去战略闯荡国际市场
中国高铁实施走出去战略闯荡国际市场

 

第五、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和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近日,沪昆高铁贵州段(贵州贵阳至湖南新晃)正式开通运营。据中国中车介绍,新线使用中国中车旗下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国内Zui快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作为运营用车,开通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刷新了西南高铁速度。

专家表示中国将成为世界上Zui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图为车展上的中国产新能源汽车
图为车展上的中国产新能源汽车

第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近日,工信部发布公告称,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91万辆,同比激增3倍,环比增1.12倍,延续高增长态势。2015年新能源车产量有望突破20万辆,同比出现快速增长。新能源车的放量,将为锂电池、电机电控等产业链环节带来实质性订单。

据悉,今年5月以来,包括比亚迪、曙光股份、力帆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定增预案,希望通过募资加大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总募资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向全球推介“华龙一号”核电技术
中国向全球推介“华龙一号”核电技术

第七、电力装备

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我们的高铁在世界上已有口碑,接下来要推出更高水平的核电,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应有的位置。”李克强总理6月15日考察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时激励老中青三代核电人,“这不仅将使中国制造誉满全球、中国装备名满天下,也能倒逼国内制造业不断升级。”
  
李克强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时,详细了解我国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各项性能。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俞培根表示,“华龙一号”成功落地,标志着中国步入了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国家的第一阵营。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中国目前在建核电站数量占全世界的40.5%。2015年,中国将有6至8台核电机组开建,8台机组有望实现商运。
  
“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由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在我国几十年核电建设运营成熟经验基础上,汲取世界先进设计理念合作研发的自主创新成果。据介绍,“华龙一号”的安全指标和性能指标完全满足国际上对于三代核电技术的要求。

农机装备

第八、农机装备

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经过“黄金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机工业生产总值、利润总额等指标连续多年增幅在20%以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据了解,中国农机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中国一拖集团近日接连向澳大利亚和古巴出口大型农机产品。

石墨烯
石墨烯

第九、新材料

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据媒体报道,中国在石墨烯应用领域探索中获得重大发现:石墨烯在光作用下的运动现象,这一发现可作为新的太空动力来源。这种动力源将远高于光压现象所产生的动力源。可为星际探索、卫星变轨等提供无尽的动力。相关专家表示,这项重大发现是由中国人首次发现,这将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开启又一扇大门。

图为电子设备展上的可穿戴医疗产品
图为电子设备展上的可穿戴医疗产品

第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相关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13年可穿戴设备的全球出货量为970万台,而2014年达到2200万台,预计2018年将达到1.35亿台左右。

众多行业大佬也嗅到了可穿戴设备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广阔前景。国际上,苹果、谷歌、三星、索尼、高通等跨国企业都在重点发力可穿戴医疗市场,国内的九安医疗、歌尔声学、长信科技等企业也都相继推出了可穿戴医疗产品。

我们拥有近十年的光学和影像处理经验;我们的相机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在线检测、医学成像、半导体设备、显微成像等领域;我们的客户已经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欢迎咨询洽谈!  联系我们  为什么选择微视界?

  • 客服专线:
  • 电子邮箱:
  • QQ:236071139
  • 24小时手机: